每次看車展與表展,除了看新產品之外,最重要且最經常做的工作就是聽各種業內與圈內的傳聞,同時看一下各張熟悉與陌生的臉。本次巴塞爾展,雖然產品讓人覺得少有眼前一亮的新東西,但各種傳聞卻不失為重量級的——已經買下伊鐵納與保時捷設計的中國海淀集團(在業內以出產羅西尼表著名)又斥資買下了以創意著稱的昆侖,以后又陸續聽到該集團為了這個交易花費了一億美元,并且還在尋找新的購買對象等。有某個受此消息鼓舞的老資格瑞士鐘表人甚至輾轉托人找到我,想讓我幫助他們在中國銷售一個已經不為人注目的古老品牌的產品,以復興其祖業,真讓人一時啞然無語、手足無措。
中國鐘表市場真的有傳聞的那么興旺嗎?未必。在巴塞爾竟然聽到一個關于中國市場的傳聞——某個中國最大的零售商在上海、北京的兩大旗艦店,普通日子里只能做三萬元生意,因此債臺高筑、庫存嚴重。如此傳說果然屬實的話,問題確實十分嚴重——就在上周六,我親耳聽到國美電器上海某分店一個賣空調的促銷員高興地對財務說:昨天做了七萬元的生意,須知那是一家地段位置不算好的分店,售貨人員肯定比顧客都多。原本應該現金量大出許多的高端鐘表店居然不及大眾化的電器店,可以想見中國的銷售情況也許沒有圈外人預料的那么樂觀。在這樣的背景下,拿品牌代理權甚至兼并廠家是否明智就該認真權衡一番了,至少若不是如羅西尼那樣熟諳個中門徑并有著巨大財力的人家,還是少投入為妙。畢竟眼下是經濟的再度收縮期,盲目擴張不合時宜。
傳聞有時瞬息萬變,而人事的變遷是有眼見為實做后盾的,不過要深究起來也會發現與眼見之實相關聯的卻是耳聽之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