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判斷,10年后的“何同學”大概率還是一線頂流科技網紅,這一點筆者毫不懷疑。
為什么何同學最近受到猛烈攻擊?仔細推敲,一方面是其言語確實有一些不當,起碼沒有符合他成績應有的謙卑;另外,多少有“羨慕嫉妒恨”的旁觀者情緒在里面,值得這位“有趣青年”好好反思一下。“羨慕”是其巨大的影響力和快速爆紅的幸運兒體質,和絕大多數做短視頻等媒體行業的辛苦狀態對比過于超脫;“嫉妒”是這小伙兒總有機會和蘋果庫克等大佬對話,拿到很多大廠的高價訂單;“恨”是這小伙兒好像沒有平常人的煩惱,多少有一點高高在上的樣子。總之,最近“何同學”受到的猛烈攻擊我們很難苛求輿論,在全世界任何國家有影響力的人都是被嚴格要求的,還是需要理性看待。
此外,也許還有一個小邏輯就是他的個人品牌高度綁定蘋果,蘋果轉移制造業到印度之后,在中國企業失去了一定的輿論保護,當然,一個開放的國家需要公眾有一點寬容度,倒不是何同學有什么問題。
您已閱讀12%(394字),剩余88%(291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