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壓力與孤獨成為常態,心理咨詢逐漸成為越來越多人照顧內心的日常選擇。AI正以驚人的速度被植入心理疏導、情緒陪伴、認知訓練等情感服務場景中。對很多年輕人而言,“AI咨詢師”的優勢還體現在“性價比”,不會因為價格昂貴、資源緊張讓人難以預約、無法久談。
然而,這種“算法構建的共情”,能否真正替代人類咨詢師帶來的情感連接?當我們把心事講給一個無意識的系統聽,回應我們的到底是理解,還是一種預測?在算法越來越懂我們的時候,我們是否也在漸漸喪失與人真實相處的能力?蘇玙的體驗和反思或許能說明一些問題。
當知道我想要尋找正在用AI做心理咨詢的人,咨詢師把一位“成績很好、休學在家、很會寫作”的高中生推薦給我。她同時在真人咨詢師和自己訓練的“AI咨詢師”處尋求幫助。AI已經成為了她日常中傾吐情緒的聊天對象。蘇玙從2023年底開始萌生想學心理學的念頭,在圖書館做志愿者的機會粗略地閱讀了心理學相關的書籍。
您已閱讀12%(393字),剩余88%(280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