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7日,英偉達市值單日最大跌幅達17%,市值蒸發約6000億美元,創下美國股市歷史上單家公司單日市值損失的最高紀錄。此次暴跌的導火索是中國企業DeepSeek發布了一款低成本、開源大模型DeepSeek-R1。2023年,英偉達股票一路狂飆,上漲了239%;2024年又再度上漲171%。其股價的火箭式上升已令部分投資者產生疑慮,擔憂估值是否已觸及頂點。作為OpenAI主要支持者的微軟,其CEO薩提亞?納德拉在近期采訪中明確表示擔憂:"當前的AI公司如果不能帶來真正的GDP增長,如果沒有真實需求來支撐其開發的產品,它們終將崩潰消亡。" 當下AI市場的狂熱和飆升的股價究竟是基于公司的真實基本面,還是源于非理性繁榮?此次史詩級單日大幅下跌更讓人聯想到25年前互聯網時代的那場泡沫。當年納斯達克指數在2000年3月攀升至5048點的歷史高位時,華爾街同樣未曾預見,這場以“.com”為象征的互聯網革命將在兩年內蒸發6.5萬億美元市值,導致亞馬遜股價暴跌90%,新浪股價跌幅更是超過98%。如今,DeepSeek作為中國企業代表,在技術突破和成本控制上的潛力不僅加劇了全球技術競爭,也引發市場對AI行業估值泡沫的深層次反思。
技術革命是否必然伴隨資本泡沫?泡沫破裂后,又有哪些企業能夠跨越周期?盡管相隔25年,這兩大浪潮在市場規模、企業生存邏輯等方面呈現出深刻的鏡像與分野。本文旨在通過對比25年前的互聯網泡沫與當前AI投資熱潮,深入分析技術革命中資本泡沫的不可避免性與重要作用,并探討AI時代是否面臨類似回落風險,以及何種企業特質能夠助力機構穿越周期。隨著中國企業在全球AI競賽中快速崛起并持續擴大全球影響力,這場科技角逐正從硅谷獨角獸的壟斷格局,轉向與互聯網時代截然不同的多元化競爭生態。
“.com”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