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府今年7月發布了首部《中國戰略》。它發布的是“中國”戰略,而不是“美國”戰略,也不是“朝鮮”戰略,足見德國對作為制度對手的中國的重視;它發布的是中國“戰略”,而不是中國“展望”,或中國“計劃”,就好比其題圖中所用到的中國圍棋,它強調的是博弈和對抗,較量的是全局觀和占上風。看來,德國已經擺好了運籌帷幄的準備,至少在架勢上如此。
在對華路線上,《中國戰略》強調,去風險迫在眉睫,但拒絕脫鉤。而具體到經貿政策層面,自從掌舵德國經濟部以來,綠黨人、經濟部長哈貝克開始收緊尤其針對中資的外商投資審查,修改政府對德企在外投資的擔保政策,甚至考慮調整對外投資審查措施。
然而,德國政府也意識到,落實去風險終歸是企業的事情。那么,在地緣競爭加劇、中歐關系趨向緊張、歐盟和德國政策收緊的情況下,德企是否正如德國政府所希望的那樣,及時識別和意識到集中風險,在決策中充分估計地緣政治風險,從而走上了對華去風險之路了嗎?
您已閱讀16%(400字),剩余84%(206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