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新冠疫情和地緣動蕩的沖擊,過去三年全球私人和公共債務水平都已攀升至歷史新高。高負債對經濟增長的長期性影響引發了人們對長期經濟增長疲弱的擔憂。盡管大量的研究集中討論了債務總量變化或企業債務結構調整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但本文從宏觀政策角度出發,研究了在通脹變化條件下,不同債務類型(企業債務、家庭債務、政府債務)如何影響經濟增長。
通過對全球190個國家通脹水平、債務累計和經濟增速變化的長期觀察,我們發現了在通脹變化過程中,不同部門債務累計(居民部門債務累計、非金融企業部門債務累計、政府部門債務累計)與經濟增速存在著復雜的非線性關系。我們發現,隨著全球通脹率由負值不斷上升并接近3.3%上下水平時,家庭部門債務累計對經濟增速具有顯著支持作用,而政府部門和企業部門的債務累計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將逐步減弱。然而,一旦全球通脹超過3.3%或長期處于負值區間,不同部門債務累計對全球經濟的整體支持作用將消退。
從不同市場來看,發達國家的通脹水平控制在2-2.8%時(平均值2.35%),不同部門債務累計對經濟增長支持作用最顯著。新興市場國家的通脹水平控制在2.5-3.7%時(平均值3.07%),不同部門債務累計對經濟增長支持作用最顯著。從現實經濟意義來看,后疫情時期隨著中國邁入經濟復蘇階段,防止經濟恢復過程中出現通縮風險,保證通脹處于合理目標區間,將有助于經濟部門在穩杠桿或恢復杠桿過程中更有效地支持經濟增長。
您已閱讀13%(601字),剩余87%(412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