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2月,瑟比頓(Surbiton)一間辦公室內的5名年輕的打字員決定每天無償多工作半小時,以幫助英國不景氣的經濟。幾天之內,他們的“我支持英國”運動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更多員工加入進來,徽章被制作出來,布魯斯?福賽思(Bruce Forsyth)還錄制了一首單曲。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社論稱這場運動是“黯淡的經濟和工業前景中的一座燈塔”,并稱贊了其中的精神,即便沒有稱贊它的經濟邏輯。
幾個月后,這場運動草草收場,但“如果人們更加努力工作,英國就會變得更好”的這個觀念并沒有消失。在2012年出版的《解放不列顛》(Britannia Unchained)一書中,5位英國保守黨議員重新提起了這個論點。書中寫道:“一旦進入職場,英國人就成了世界上最懶的人群之一。我們的工作時間最短,我們早早退休,生產效率很低。印度孩子渴望成為醫生或商人,而英國孩子則對足球和流行音樂更感興趣。”
鑒于該書的其中兩位作者利茲?特拉斯(Liz Truss)和夸西?克沃滕(Kwasi Kwarteng)現在分別是英國的首相和財政大臣,我們有必要回顧此書中對勞動力的描述。這是真的嗎?是還是不是。
您已閱讀30%(492字),剩余70%(113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