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河南村鎮銀行暴雷之后,作為受害者的儲戶們體驗了一把“人在家中坐,紅碼天上來”。這些儲戶們,有的是在前去河南,討回存款或者尋求當地監管部門幫忙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在沒有途徑疫情高風險地區的情況下,健康碼變成紅色。甚至有的儲戶,壓根都沒有踏入河南,還在外地就莫名“喜提紅碼”。
現有的媒體報道很多,整個事件復盤起來,既清晰又撲朔迷離。清晰的部分就在于,被河南“豫賜紅碼”的基本上都是這個村鎮銀行暴雷事件的儲戶們,似乎跟大家的行動軌跡并無關系;而讓人覺得撲朔迷離的是,這個紅碼到底是誰加到儲戶們頭上的?在之前媒體的采訪中,河南衛健委推給市一級的大數據管理局,而大數據管理局又推給鄭州疫情防控指揮部,疫情防控指揮部也語焉不詳……到現在似乎還沒有詳細的調查結果。
兩年前,杭州市衛健委曾經有一個“一碼知健”的創想,那就是在防疫健康碼的基礎上,將其與大家就醫時候的病歷和體檢結果打通,成為真正的健康碼,從而將疫情健康碼這個“科技創舉”長長久久地留存下來,此事一出立馬遭到輿論方面的強烈反對,我在之后的專欄《健康碼的下半場:退出還是常態化?》 中,曾經詳細分析了健康碼這種精確記錄了個人行程等隱私信息的防疫碼,作為疫情時期的權宜之計,被濫用的風險極大。
您已閱讀44%(520字),剩余56%(65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