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國內A股市場表現總體低迷不振,不久前中美高峰會議中傳出的正面信號也沒能提升市場的表現。幾年來一直表現靚麗的白酒、牛奶、榨菜、醬油等“消費好賽道”變得冷清、曾被認為是最先進生產力與最強競爭力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們同樣難逃股價腰斬的厄運、過去被認為是永遠能享受高估值的剛需產業醫療健康代表公司也因業績增長不如人意而股價一下跌回了到3年前、一年前豪氣萬丈高喊“跨過香江去,奪取定價權的”分析師們被持續下跌的港股打得眼鏡片碎了一地、有能力參與全球投資的高凈值人士不少更是一出海就遇上大國博弈背景下的美股“中概”暴跌洗禮洗得幾乎血本無歸……今年依然享受到股票市場投資正收益的,基本上只剩下在新能源、芯片等細分行業中抱團的少數投資人了。
在實體經濟方面,據說2021年可能是近十年來最不理想的年度,大家都說賺錢太難,連滴滴女司機和美團女配送員都增加不少,估計是從其它行業被優化出來的而被迫選擇“靈活就業”了。
展望2022,投資界普遍難言樂觀。大家列舉了我們必須面對的許多的挑戰:
您已閱讀9%(435字),剩余91%(429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