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順風車事件后,滴滴宣布從9月8日至9月14日,中國大陸地區(qū)從晚上11點至次日凌晨5點暫停服務。不出所料,在滴滴停運的夜晚,晚歸的人們嘗到了苦頭,不是遭遇坐地起價、拒載,就是被迫乘坐摩的、黑車等安全系數還不如滴滴的交通工具。
這個現象反應了兩點事實:一是,出行市場存在剛需未被滿足;二是,滴滴在這個市場上已經形成事實上的壟斷。根據智研咨詢整理的數據顯示,2017年滴滴在專車市場占有約92.5%的市場份額,易到僅占4.3%,神州專車占3.1%。考慮到滴滴頻繁出現的安全隱患,人們不禁要問:我們真的離不開滴滴了嗎?
首先,為什么會有滴滴?其實,滴滴的出現是因為原有出行市場的結構不合理。一方面政府限制準入,導致供應不足。另一方面出租車公司獲取大量利潤,導致分配不公。出租車司機要按月交給公司高額的運營管理費、稅費等眾多費用外,還要自行承擔油費、保養(yǎng)費和保險費等等。據悉,一個司機一天需要工作10-12個小時且未發(fā)生任何事故的情況下,才能達到人均收入水平。這些導致從業(yè)人員素質以及服務質量的下降,從而催生了出行市場的剛需,滴滴也應運而生。
您已閱讀26%(466字),剩余74%(135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xù)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