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快手的第2號員工,楊遠熙說自己特別懷念創業初期“悶聲發大財”的日子,“財”就是用戶。
快手于2013年正式轉型短視頻社區,2015年左右,雖然已經創業3年多,但這家公司在風風火火的北京創投圈還不知名。主要原因是起家從GIF圖開始,各大APP排行榜一直把快手放在圖片分類里。“那時候短視頻工具提最多的是秒拍,可我們心里都非常清楚——最有名的Top10加起來用戶也沒有我們多,只不過我們藏起來了”,楊談起在公眾注意力之外的那段時光,顯得非常興奮。低調的背后卻是公司用戶爆炸式增長:2014年轉型短視頻社區之初注冊用戶有1.2億,2015年就達到了2.5億,2017年是發展最快的一年——年底達到了7億。到2018年8月,根據聯通沃指數,快手月活用戶超過3億,在社交應用中僅次于微信、QQ、微博,每天上傳短視頻數量超過1500萬條。這已經是一個大平臺級別的天量數據。
目前,快手員工數千人,80%是開發運營平臺的工程師,一如既往的簡單。在總部清華大學東門啟迪大廈和同方大廈的兩棟辦公樓,500多名工程師在這里辦公,大部分人靜悄悄的寫代碼或調試系統,后勤部門會在辦公室每一排辦公桌旁邊放上飲水機和幾桶備用水,現場像打仗的戰壕。除了兩位創始人怕打電話打擾別人“不得已”找了獨立辦公室,其他人,包括多位高級副總裁都在開放辦公區的格子里。公司沒有頭銜,彼此之間叫名字。楊遠熙現在管理海外業務事業部,以及一起辦公的技術支撐部門,占據同方大廈整層空間,沒有前臺,也沒有Logo墻,“工程師出身的高管們都不太想突出平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