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討論過“增加貨幣供應量的經濟效應。” 該文章的內容是根據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研究的結果。我的老師弗里德曼是一位十分著名的經濟學家,今天我想繼續聊聊他。
在20世紀上半期,世界上最著名的經濟學家公認是凱恩斯。1930年代初期美國經濟發生大蕭條。凱恩斯所寫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是對大蕭條的一個重要的解釋。在20世紀的下半期,世界上最著名的經濟學家是芝加哥大學的弗里德曼和MIT的保羅?薩繆爾森。在這一篇文章,我將討論弗里德曼對經濟學一些重要的貢獻。
1976年弗里德曼獲得經濟學諾貝爾獎,是因為他對解釋個人或全國消費數量的貢獻。早在1957 年,他發表了解釋消費數量的重要著作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這本巨著倡議一個重要的理論來解釋消費數量。根據凱恩斯的理論,決定消費的變數是收入,當收入增加,消費便會增加,但是消費與收入的比例會減少,這一關系合符美國的經濟數據。如果這一關系存在,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以后,國家的收入增加,國家的消費量雖然增加,但是消費與收入的比例減少。這便是說,消費不足以吸收收入的增加,結果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不能繼續發展。那么,一個挽救的辦法是由政府增加政府的支出來吸收收入的增加,這也是凱恩斯的建議。
您已閱讀34%(594字),剩余66%(116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