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近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甚速。自從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后,中國的實質GDP(以1978年價格計算)由1978年的3624億元增至2012的88313億元。平均每年的增長率高達9.4%。在經濟發展以后,一般國家的GDP增長速度會降低。在2014與2015年中國GDP的增長率分別只有7.3% 與6.9%。在2016年中國GDP的增長率還能維持到6.8%。國家的教育支出連年保持在GDP的4%左右,因此中國教育的經費在近年來繼續增加。其中,經濟學教育的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
中國實質GDP的增長,是中國經濟學教育與對經濟學家需求增長的原因。關于中國經濟學教育與經濟學家的供應,在美國一流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的中國研究生人數不少。其中有很多杰出的研究生在畢業后愿意回國工作,也有一些決定留在美國工作。因此中國經濟學家的供應近年來繼續增加,還包括一些外國籍的經濟學家愿意來中國工作。經濟學家在中國各地工作的機會很多,在中國內地的工作機會當然很多,在香港也有良好的工作機會。香港具有被英國統治時代留下來的良好大學,包括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與香港城市大學等,還有香港中文大學在深圳新建了校區。這些大學都給與中國經濟學家良好的工作機會。
中國富有以后,教育部經費增加,大學經費同時增加。有財力邀請美國教授,尤其是在美國著名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的中國籍在博士,被邀請回國任教。從1990年代開始,因為有杰出的經濟學家回國,中國的經濟學教育進步甚速。歷年來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大學的經費增加。教授的待遇提高,教授的工作環境改進,中國的大學能夠吸引一流的經濟學家回國任教。此外,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后留在美國的經濟學家,一面當美國大學的教授,甚至院長,同時當中國經濟學院的院長,領導該學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在本校普林斯頓大學,也有好幾位經濟學教授同時當中國某經濟學院院長。有些還利用自己在學術界的聲譽,領導與幫助中國的經濟學院招聘拿到美國或加拿大取得博士的中國經濟學家回國工作。中國的經濟學院進步,因為得到受過良好訓練的經濟學者到校工作,或者得到留在美國工作的杰出經濟學家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