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召開新聞發布會,就“財政工作和財稅改革”等相關問題回答了眾多記者的提問,信息量很大。從他的一些發言中,我們似乎可以梳理出當前中國國內債務問題沒有失控的原因,以及今后政府應對債務問題時的一些思路。
當前,社會普遍擔憂中國國內過重的債務負擔會發展為債務失控,導致經濟危機或經濟進一步放緩,畢竟這樣的例子在國外有很多。對此,樓繼偉表示,全球確實有這個現象,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各國國情不太一樣。比如美國,現在債務率比2008年高了很多,但它的經濟在復蘇;而有的國家債務率很高,經濟卻沒能從持續萎縮中走出來。他認為,中國的債務并不是很高,特別是中央政府負債只有11萬億左右,按GDP算是很低的,中央財政還有繼續發債的余地。至于14萬億左右的非規范地方債務,去年各地政府已經置換了3.2萬億到期存量債務,今年計劃置換5萬億,明年再做一些后,基本上就可以把到期的地方債務置換了。而剩下的余額,地方可以借新還舊,所以問題不大。
在這里,樓繼偉特別指出防止利用各種方式(比如PPP項目)變相發債很重要,發債必須納入預算法的規定進行管理,要保證發債的透明性,并強調只要做到規范發債就可以把債務的風險控制住,不會給經濟造成大的傷害。另外,一些地方融資平臺還存在,有些承擔的是政府或有債務,還沒有到期。樓繼偉承認在經濟增速放緩的過程中,需要地方政府代償的或有債務的比例可能擴大,需要控制,具體做法就是繼續讓他們注入資產,或者是變現資產,使得債務可持續。可以說,警惕或有債務、防止變相發債,是今后財政工作的重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