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巴斯蒂安?勒科努(Sébastien Lecornu)在出任法國總理不到四周后即宣布辭職,使該國陷入近70年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這對法國來說糟糕透頂,對歐洲也不利——歐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果斷的領導力。法國不僅難以治理,公共財政一團糟,經(jīng)濟疲弱,社會緊張加劇,市場也神經(jīng)過敏。或許國家并未像1958年那樣瀕臨內戰(zhàn)邊緣,但當時還有夏爾?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可帶來出路。如今地平線上沒有救世主。
盡管總統(tǒng)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為當下的混亂負有相當大責任,但整個法國政治階層都難辭其咎:要么在面對法國巨大的預算缺口時未能負起責任地行事,要么拒絕在自身訴求上作出妥協(xié)。左翼與中間派政黨曾在去年夏天的臨時議會選舉中攜手阻止極右翼“國民聯(lián)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獲得多數(shù)席位,但此后他們的作為卻在很大程度上將其推向權力中心。
作為馬克龍的門生,勒科努的突然離任對總統(tǒng)而言是一種羞辱。這證明,他在盡量少向反對派讓步的同時牢牢掌控國家方向的做法已走到盡頭。勒科努本就如履薄冰,試圖制定一份預算,既能滿足中左翼對社會公正的訴求,又能照顧主流保守派對加稅的反感,同時保留馬克龍親商改革遺產的殘余。
您已閱讀44%(530字),剩余56%(66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xù)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