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本周,美聯儲主席杰伊?鮑威爾(Jay Powell)在國會的兩次證詞中傳達的主要信息可謂是絕對的不偏不倚。鷹派的鮑威爾警告稱,“我們朝著2%的通脹目標取得的持續進展并不是板上釘釘的”。而鴿派的鮑威爾則表示,我們離達到足以降息的良好通脹記錄“并不遙遠”,這樣做是為了“不讓經濟陷入衰退”。金融市場對此不予理會,我們也將不予關注。請通過電子郵件聯系我們:robert.armstrong@ft.com 和 ethan.wu@ft.com。
周五訪談:克里夫?阿斯尼斯
三十年前,克里夫?阿斯尼斯(Cliff Asness)在尤金?法瑪(Eugene Fama)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法瑪被廣泛認為是有效市場假說的創始人。在量化投資成為數十億美元規模的投資行業之前,阿斯尼斯在他的博士論文中研究的是如今所稱的“股票因子”——那些可以衡量并解釋股票回報的特征。比如價值(低估股票勝過高估股票)、質量(實力強的公司勝過實力弱的)或規模(小型公司勝過大型公司)。今天,因子投資——以及更廣泛的量化投資——已經發展成為一項巨大的商業活動,對于我們這些非量化投資者而言,其中蘊含著許多值得學習的經驗教訓。
在下面的采訪中,阿斯尼斯談到了量化投資、私募股權、豆莢店(pod shops),以及他為什么認為人工智能對金融行業的革命性不如預期的那么大。
您已閱讀9%(566字),剩余91%(551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