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已經在各個方面影響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對于公關人的日常工作也不例外。從一開始視為洪水猛獸的抗拒到逐步接納嘗試,再到廣泛應用生成式AI來提供工作效率和數據分析能力,我感覺現如今的AI工具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是時候每個公關人都形成一套與AI共存共榮的工作方法了。
今年的《公關周刊》與Cision聯合發布的《企業傳播報告》也通過AI角度切入,額外詢問了企業傳播人一些問題,其結論發現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65%)認為,生成式AI工具“顯著提升”了他們的數據分析能力。當被問及生成式AI在其整體傳播策略中的使用情況時,23%的人回答“應用廣泛”,44%的人表示“有一定應用”。24%的專業人士表示“較少使用”,只有9%的人回答“完全沒有使用”。由此可見,AI與傳播工作流程的整合已進入加速階段。在傳播專業人士投入精力的七個職能部門中,與去年相比,AI在兩大關鍵領域的“定期使用”頻率顯著提高:“內容審核優化”(從28%升至37%)和“頭腦風暴活動創意策略”(從29%升至35%)。
在實際應用測試中,我們也會發現,用AI生成的新聞通稿在模版方面完美無缺,但是新聞點、新聞眼的挖掘,甚至重要信息的提煉和修飾,依然需要寫作能力卓越的編輯來人工完成,但AI在內容審核添加網絡鏈接而增強可搜索性等功能方面,可以極大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這里比較令人頭疼的是,我試用了Global Newswire最新推出的AI新聞稿功能,卻失望地發現其寫作成稿質量,還不如直接在Gemini或者ChatGPT里面寫指令寫初稿的質量。由此可見,也并不是所有專業領域的工具軟件在接入AI模型以后都可以更好地服務于用戶。當一篇經過事實核查、內部合規檢驗的新聞稿出爐,并通過美通社等渠道進行全球推送分發以后,公關人往往要進入AI沒有辦法替代的工作階段--媒體pitch,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AI可以幫助提高做媒體記者調研工作的效率,卻沒法代替公關人完成媒體報道角度和pitch的寫作,也沒法完成pitch這一工作本身,無論是記者們喜聞樂見的電郵pitch,還是電話溝通,都需要公關專業人士花時間和精力來完成。而這個時候,一個經驗豐富人脈廣泛且新聞敏銳度高的公關人,和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之間的區別也就顯示的淋漓盡致了。這里還有個很可能對公關相對門外漢的管理層都沒有意識到的問題,那就是資深公關人很多時候給出的主動積極溝通策略或危機應對策略,是基于無數年大風大浪歷練產生的直覺判斷和戰略部署,策略本身的高明程度很多時候決定了傳播戰役的成敗,而媒體關系和溝通,其實是落地執行部分的顯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