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主要大國之一。俄羅斯國土面積1709.82萬平方公里,人口1.46億(2023年),其國家雛形是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的莫斯科大公國。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1530年-1584年)于1547年正式采用沙皇稱號,將國號改為俄羅斯王國,于1549年建立起俄羅斯第一個封建階級代表機構——全俄羅斯縉紳會議,并于1550年頒布《1550年法典》(也稱蘇德布尼克法典,Sudebnik),初步建立俄羅斯中央集權制度體系;彼得一世(1672年-1725年)于1682年繼位,1694年親政,1721年正式宣布建立俄羅斯帝國,同時加冕為俄羅斯帝國首位皇帝(被稱為彼得大帝),并在政治改革、軍事改革、宗教改革以及經濟改革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使俄羅斯作為世界強國登上歷史舞臺。
中俄關系有著復雜的歷史經緯。中俄關系在不同歷史階段具有不同特點:沙俄時期,17世紀,沙俄勢力擴張到黑龍江流域,燒殺搶掠、犯下暴行,清朝的康熙皇帝兩次組織雅克薩之戰,擊敗沙俄侵略軍,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1689年)。而在鴉片戰爭之后,沙俄趁火打劫,強迫清朝簽訂《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等多個不平等條約,侵占了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蘇聯時期,十月革命之后,蘇俄曾在一定時期內對中國革命給予過支持和幫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傳播,對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和早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建國初期,還曾援建中國156個工業項目,奠定了新中國的工業基礎,而上世紀50年代末之后,中蘇關系卻因意識形態原因逐漸惡化。
中俄關系會好嗎?1991年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獨立,中俄兩國建交,雙方致力于發展平等信任的新型大國關系,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展了廣泛而富有成效的交流、合作,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對世界和平與穩定發揮著重要作用,但2022年俄烏沖突以來,中國民眾對中俄關系發生了激烈的分歧。本文站在中俄關系之上分析中俄關系,而不是站在中俄關系之中分析中俄關系,通過分析中俄兩國矛盾沖突的內在原因和友好合作的重要意義,回應中國民眾關于中俄關系的各種爭論,并建議中俄兩國積極發展友好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