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月落幕的全國“兩會”上,面對內外壓力,中國將提振經濟、統一市場和發展人工智能列為主要任務。政府設定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左右的目標,推出了3000億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以促進消費,推動電子產品、家電、汽車等“以舊換新”。此外,碳足跡體系的建立以及人工智能的應用和發展,成為本次兩會的關注焦點。
值得注意的是,全國兩會主要制定綱領性目標,而綠色產業的發展更依賴于地方的落實乃至競爭。近年來,地方政府競相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2024年,中國GDP增長中有26%來自清潔能源產業,而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這“新三樣”更占據了當年GDP的18%。如何穩步推動綠色產業,尤其需關注地方兩會和及其政策執行情況。對話地球梳理了31個省市最近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具體政策,發現在清潔能源產業之外,地方政府開展了新一輪技術和資源的競爭,但當下推進綠色消費的舉措是否能促進低碳轉型尚待觀察。
地方密集補貼推動AI競賽
您已閱讀13%(427字),剩余87%(298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