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師范大學官方微博例行公事發了一則名人名言,“教育是給人戴一副有光的眼鏡,能明白觀察;不是給人穿一件錦繡的衣服,在人前夸贊。”微博標上了說這句話的人:胡適。不想卻掀起了一場網絡風暴。
這段文字,遭到網上一些人的嚴厲指責、圍攻。他們將胡適簡化為“跟隨蔣介石的反動派”,是“漢奸”“戰犯”,指控湖南師大追捧“反動派”,是“墮落”的,有“意識形態有問題”,甚至集體向有關部門舉報。迫于壓力,湖南師大修改了該微博,保留了胡適的那段話。但這些人仍不依不饒,質問難道刪了“胡適”的名字就算完事了嗎?
胡適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倡導白話文革命,與陳獨秀、魯迅等人共同推動思想解放,對推動中國文化教育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文化領域,作為學術研究和紀念,在中國提胡適的名字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現在,胡適故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大學紅樓里,設有胡適專題復原展;上海青浦福壽園,有胡適的雕像。2021年,北京大學出版社還再版印刷了胡適作品珍藏版。此外,還有很多胡適作品公開出版、銷售。
您已閱讀16%(440字),剩余84%(231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