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已接管約翰?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簡稱肯尼迪中心),并直言“不喜歡他們展示的東西”,還要確保中心“運作得好,絕不會‘覺醒’。”隨后,他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張AI生成的圖片,畫面中他身穿燕尾服,手持指揮棒,站在交響樂團前,配文寫道:“歡迎來到全新的肯尼迪中心!”
相比特朗普對美國司法部、跨大西洋聯盟、對外援助等華盛頓機構的廣泛干預,他對區區一個表演藝術中心的爭奪似乎無足輕重。然而此中心非同一般,自1971年成立以來,肯尼迪中心一直被視為美國文化軟實力的象征:這里不僅是美國國家交響樂團與華盛頓國家歌劇院的常駐現場,每年在此舉辦的兩千多場多元化演出活動吸引超過兩百萬名觀眾,從古典音樂到先鋒戲劇,內容涵蓋極廣。肯尼迪中心主辦的“馬克?吐溫幽默獎”和“肯尼迪中心榮譽獎”是美國文藝界的權威獎項。對一間肩負推動文化包容與創新使命的藝術中心做整頓,這一事件傳遞的信息是美國保守派要對美國主流文化敘事的一次政治化干預。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稱要確保肯尼迪中心“不再有變裝秀,也不再有其他反美宣傳”。但他也向記者承認,自己從未進過中心看演出。這一聲明反映出,整頓肯尼迪中心不僅僅是特朗普針對個別文化現象的反應,而是他長期以來就有重塑美國文化認同的意圖。特朗普明白,真正能夠影響社會價值觀的并不只是立法和政策,而是流行文化和主流敘事。他的策略不僅是要在政治上取勝,還要在文化層面重塑美國人的想象力。許多人都知道,特朗普欣賞的音樂人包括了“貓王”,喜歡的電影有《公民凱恩》、《教父》、《亂世佳人》以及《黃金三鏢客》。他的競選集會通常以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創作的音樂劇《貓》與《歌劇魅影》中的曲目作暖場,以李?格林伍德的《天佑美國》開場,并以村民合唱團(Village People)的《YMCA》結束。從2016年競選期間對好萊塢的批判,到任內多次攻擊奧斯卡獎、百老匯抗議活動,再到如今直接掌控肯尼迪中心,特朗普一直在試圖構建符合自己審美取向的文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