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國經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兩個關鍵變量:關稅壓力和國內刺激。核心問題是政策力度是否足以對沖外部沖擊,有效提振社會預期,促進物價合理回升。資本市場較為波折的開局似乎表明,市場參與者對于如何回答這一問題尚存疑慮。
貿易摩擦:昨日重現
美國貿易政策高度不確定。我們的基本推演是這一輪中美關稅摩擦力度與2018-20年貿易爭端1.0相當,美國分階段將對中國產品平均關稅提高15%。從時間上來,特朗普就任后即有可能以芬太尼問題等理由宣布對華加征10%關稅,應不會馬上生效,但也不會太晚,預計從二季度開始實施。隨后,特朗普政府可啟動新一輪301調查或引用其他依據對中國商品進一步加征關稅,以期解決貿易不平衡等問題。當然,中美最快在一季度就可以啟動談判。在禁毒、移民等議題上的合作有機會導致部分關稅威脅取消或不生效。在經貿問題上,中美在大宗商品采購和市場準入方面也有談判空間。我們傾向于認為特朗普競選期間主張的60%關稅是一種談判籌碼,不會完全落地。換句話說,我們展望中考慮了激烈貿易爭端而非完全脫鉤的情形,博弈路徑則會相當波折。
您已閱讀23%(461字),剩余77%(157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