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0年,無論生活意義、如何為人父母、語言、表情到肢體,我都從緊繃開始松弛。如果不是英國的生活,我將永遠無法懂得放松。原來同樣是人,同樣是社會,面貌相差可以如此之大。
大體而言,中國人內心和外表都相對緊張;英國人則相對松弛。每個中國人肩上的責任,很有可能是全世界上最重的;中國人,可能是最勤勞的,也是最累的。
因為過去2000多年里,中華文化里關于人的定義一直未變:人是為朝廷和家庭服務的存在個體;1949年政權后,更是具體成了“人是為黨、國家和家庭服務的個體”。西方個人主義已經是西方第三次“關于人的身份的設置發明”:從希臘的城邦人,到中世紀的仰視神的人,再到現代西方的“每個個體都是自己的神”。預計西方還將發明新的人的身份定義。
您已閱讀10%(315字),剩余90%(292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