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即將結束,一切走向新的“不確定”。在最近八年中,中國經濟經歷了一段較長期的艱難歲月,而中美關系又將面臨一個新的“分水嶺”。在新冠疫情期間對中美經貿施加了巨大壓力并極力尋求中美經貿關系重置的特朗普重新贏得了總統大選,即將在新年的1月20日展開其第二個任期。在經歷了對中國反復且矛盾的系列政策后,中美產經沖突集中在特朗普新任期前爆發,在相互威懾與制裁后,中美依然保持理性和可談判的空間,盡管目前是拜登執政,但一切將取決于特朗普。
中美經貿領域的博弈具有其固有的深度和復雜性,經過特朗普與拜登八年的任期,直接后果是中美關系出現新的轉向。一種維持經貿要素流通但安全與競爭要素突顯的中美關系基本已經成勢。
首先在貿易關稅上,其實中美兩國建交的重要保證就是美國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這一貿易地位,相當于中國變相地承認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領導地位,但享受美國提供的類“公共物品”與政策紅利,即美國對中國開放市場,中國承接美國的“外包”以實現代工貿易,進而獲得國家發展的經濟基礎。可以說,永久正常貿易關系(PNTR)是中美建交中一個重要的信任契約,而目前美國威脅取消中國這一待遇,意味著中美經貿關系中最重要的貿易部分需要進行重置。如果PNTR取消,那中美貿易關系就更缺乏規范,沖突的隨機性會更強。中美在關稅問題上的密集沖突接近八年,但中美依然保持著每年超5000億美元的貿易流動。現實是,雙方都在為高關稅而付出代價,同時兩國政府不約而同地在國內做著深刻的政策和產業調整。美中同作為全球重要的消費市場,中國并不把關稅作為常用工具使用,形成對外制裁效應,但特朗普與拜登領導下的美國海關關稅卻成為常用的對外制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