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近期成為市場熱點,牛市還是泡沫成為不少爭論。一些跑步進入資本市場的新手,有人因為上漲感受到了牛市的喜悅,有人已經虧損,品嘗了泡沫的苦澀。
牛市讓人瘋狂,泡沫讓人癡迷,有貨幣在的地方,就少不了這兩樣事物。說起資本市場泡沫的起源,不得不說18世紀的“南海泡沫”或者南海金融危機。正是這場金融危機開始,“泡沫”這個詞才具備經濟學上的狂熱與投機含義,類似我們今天談金融泡沫、泡沫經濟之類說法,據說就是從南海泡沫之后才開始的。這場空前的危機,與17世紀的荷蘭“郁金香泡沫”及1929年美國股票危機,一度被后世稱為“三大著名投機風潮”。我在《貨幣簡史》等書中,曾經梳理過這段歷史。
南海泡沫如此重要,不僅在于它牽動了英國各個階層,更在于它背后引發的貨幣危機,間接影響了英國和法國的國運。在十八世紀,大英帝國崛起的另一面,自然是法國的沒落。歐洲的歷史中,英國和法國的爭斗占據了重要的戲份。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戰爭開始升級。英國是當時反法聯盟的主力。我們知道,一切戰爭需要融資,國王始終缺錢,貨幣成為時代的主題。在當時,多數政治抱負的政治、經濟人物,都致力于“宮廷理財術”,將聰明才智變為國王宮廷的點石成金魔杖。在這種情況下,歐洲首次發明了自己的紙幣,發明者是蘇格蘭人約翰?勞(John Law)。
您已閱讀14%(540字),剩余86%(344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