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信息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復蘇乏力,低于預期(上半年增速5.5%,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環比增長0.8%,同比增長6.3%),學術界和各方智庫就如何以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來提振當下中國宏觀經濟展開了激烈討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23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并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相關數據顯示,廣義貨幣供給( M2)在2022年增長 11.8% ,并在2023年第一季度進一步增長為 12.7%, 從而帶來了中長期貸款余額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12.6%的增長率。與此同時,基建投資在2022年增長9.4%,遠高于2021年的0.4% , 并在2023年第一季度增速高達10.8%。
此輪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的背后是銀行信貸對基建投資的扶持。 2022年基建類中長期貸款新增5.93萬億元,占全部新增中長期貸款的27.3%。今年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10.6萬億元,同比增加2. 27萬億元。而同期基建類貸款占全部新增中長期貸款的27.4%,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5.2%。
但與此同時,伴隨著基建類投資的增長卻是國企和民間投資增速之間的巨大反差。圖一顯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企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就一直穩定在8%之上(今年第一季度甚至達到10%),而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則一路下滑,從2022年初的12%,到今年上半年的-0.2%。
您已閱讀19%(592字),剩余81%(254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