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國經濟實現了4.5%的超預期增長,特別是3月經濟數據同比增速普遍走高。但相比持續好轉的宏觀數據,微觀感受卻并未出現明顯改善,不同維度對經濟復蘇的體感出現“溫差”。為何會出現這一情況?如何能夠減少“溫差”?
在筆者看來,一方面,年初以來經濟數據同比反彈主要受基數效應和疫后重啟效應等短期因素影響,突出表現在服務業持續復蘇,接觸性服務消費表現亮眼;另一方面,經濟恢復的基礎仍不牢固,4月制造業景氣度重新降至收縮區間、企業盈利狀況不佳,出口、消費復蘇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內生動力依然不足。
展望二季度,低基數影響下經濟指標同比將大幅走高,GDP增速很可能突破7%甚至8%,宏觀數據和微觀感受的“溫差”可能繼續存在。需警惕低基數對經濟指標的扭曲和夸大,并結合環比等指標客觀判斷經濟真實走勢。政策方面,財政政策特別是中央財政還有進一步發力空間。比如,向中低收入群體發放現金補貼或消費券、降低企業負擔如社保和公積金費率等,盡快拉動需求回歸正軌。
您已閱讀13%(418字),剩余87%(278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