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今年9月聲明將要推出一部歐洲的關鍵原材料法律時,將關鍵原材料供應鏈安全上升到了關系綠色轉型和數字轉型生死存亡的高度。該聲明如此界定關鍵原材料目前正處于的形勢:全球正在歷經一場關鍵原材料供應和回收上的競賽。
歐盟在原材料上的戰略可以追溯到2008年,但今年的俄烏戰爭推動了歐盟決心減少在關鍵原材料上的戰略依賴,力求在能源轉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原材料領域,避免重復在傳統能源上的教訓。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關鍵原材料法倡議中稱,“鋰和稀很快就將比石油和天然氣更重要。” 鋰和稀土位于歐盟2020年30種關鍵原材料清單之上,其中,鋰是新增的原材料之一。歐盟文件顯示,中國是歐盟最重要的稀土供應國,輕稀土的99%和重稀土的98%都來自于中國,而歐盟稀土的供應風險等級被劃分為“非常高”,也是唯一被列于該風險等級的關鍵原材料。而被新列入清單的、且未來需求增長最高的鋰,其供應的78%來自智利,該原材料風險等級為“低”。而這兩種關鍵原材料的關鍵性在于它們應用于可再生能源和電動出行領域。在電動汽車電池和儲能上,歐盟在2030年對鋰和鈷的需求分別增加18倍和5倍,2050年則分別增加60倍和15倍。而在用于電動汽車或風電等領域的永磁體上,歐盟對稀土的需求到2050年可能增加10倍。
您已閱讀23%(539字),剩余77%(181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