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似乎開局不順,經歷“多事之春”已成事實:俄烏爭端演變成熱戰,歐美通脹高上加高,中國疫情意外回升等。無論是全球經濟還是中國經濟,市場預期均出現了向下修正,悲觀情緒上升。人們將尋求與病毒共存模式下的適應性生產和生活模式,經濟也將在新模式下恢復動力。中國當前的疫情反撲,不會惡化經濟形勢,只是延長了當前經濟運行偏緊的境況長度。
1.與疫情共存,對經濟影響幾何?
2021年末預期2022年發展環境時,市場普遍憧憬今年將是后疫情時代成真年代。伴隨疫苗的普及和藥物研制進展,以及西方對疫情管控越來越放松的事實,彼時社會對2022年將步入后疫情時代充滿了希望;市場對后疫情時代經濟運行前景的預期雖然有分歧,但對疫情影響淡化的環境預期比較一致。疫情對經濟的現有影響,市場比較一致公認的有:由于中外防控形勢差異,帶來了中國外貿發展延續2年多的“高光時刻”;由于疫情對物流和生產的影響,導致了各國普遍的高通脹、某些產業關鍵環節的阻梗(如汽車缺“芯”),以及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等。如果后疫情時代真的到來,那么生活正常化將帶來普遍的經濟回升。由此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的格局必將發生改變,國際金融態勢也將隨之變化,至少中國的外貿高需求態勢要受到影響,大宗商品價格將回落。
您已閱讀17%(525字),剩余83%(252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