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92起的平臺領域反壟斷執法案件令2021年毫無爭議地成為中國互聯網反壟斷元年。如果說二選一、VIE經營者集中等問題的破解路徑已日漸清晰,那么不同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難題依然懸而未決。互聯互通的依據何在?互聯互通的范圍多大?互聯互通的如何落地?對此人們依然聚訟紛紛。面對正反兩方針鋒相對的觀點,不妨暫且拋開灰色的理論,回到事實本身,畢竟,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實踐。“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年終歲尾,回顧一下歷史上互聯互通的經驗得失,可謂恰如其時。
美國證券業的互聯互通:從多家競爭到一家獨大
自從1853年首家清算所——紐約清算所成立以來,數百個地區清算所一直活躍在各大商業中心,構成了美國金融業的基本版圖。但到了1960年代,隨著證券交易數量的激增,完成交易所必需的報告、說明、合表以及執行每筆交易的結算指令的數量也在飆升,以至于經紀公司被迫雇用數百名信使在曼哈頓下城四處奔波結算交易,華爾街因而被淹沒在一片文件的汪洋大海里。1970年代初,證券交易所不得不提前關閉并停止周三交易,以處理積壓的紙面交易訂單,史稱“文件危機”(Paperwork Crisis)。
您已閱讀18%(481字),剩余82%(220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