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幕像是出自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筆下。一名節儉的退休金領取者的尸體橫躺在鄉間別墅的地板上,頭部中槍,一只手握住一把左輪手槍,另一只手里攥著一張銀行對賬單。死因很明顯。但究竟是誰開的槍?這名小儲戶是被謀殺的嗎?還是她自己扣動了扳機?
這是經濟學家約瑟夫?科佩基(Joseph Kopecky)和艾倫?泰勒(Alan Taylor)在最近題為《食利者的謀殺-自殺》(The Murder-Suicide of the Rentier)的論文中,以隱喻方式提出的問題。該論文試圖厘清為什么無風險利率在過去20年崩潰,而它找到的答案對于經濟以及未來多年投資者可以預期的股市回報都有重要潛在影響。
論文標題是對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一句評語的戲仿,后者曾在1936年預測了“食利者的安樂死”。凱恩斯設想,隨著科技發展、人口下降和資本存量增加,利率會不斷縮水,到某個程度時,食利者——傳統的食利投資者,在他們的鄉間住宅依靠利息維持生計——將不再能生存。
您已閱讀25%(454字),剩余75%(133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