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主權國家仍然存在,就永遠會有“國策”(statecraft)。按照哈羅德?拉斯韋爾(Harold Lasswell,1958)的提法,國策主要通過四種工具來實現:信息、外交、軍事以及經濟。自中美關系出現轉變以來,美國對中國的發難在以上四個方面都有體現。本文主要談論金融方面的一個潛在風險,它與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息息相關,也對中國資本市場(包括香港)的改革有重要啟示。
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國際交往在金融層面的重要性不斷凸顯,到90年代末,每日的跨境資金流動規模達到了2萬億美元,其中約90%與商品與服務貿易無關,純粹是由金融交易引起的,而在70年代,情況正好相反。到2018年,該比例上升到了95%(Richard Koo,2018)。這足以說明,美國若進一步對中國采取金融制裁措施,其影響可能遠遠超過關稅。
在鷹派任務納瓦羅(Peter Navarro)的鼓吹下,美國將經濟安全提升到了國家安全的高度,納瓦羅還專門撰寫文章闡述了其背后的邏輯(可參考白宮網站)。
您已閱讀17%(434字),剩余83%(215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