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很多社會新聞背后,都能看到資本的影子。房屋中介公司通過融資大舉進入租賃,引起房租大漲;社會資本涌入學前教育領域,為了快速擴張規模支撐股價,就會壓低人工成本,影響到幼兒教育的安全與質量;在P2P領域,資本鉆法律空子,隱瞞投資者,爆雷之后,引發大規模的維權行動;再往前溯,持續時間更長久的話題是,互聯網新經濟中資本摧枯拉朽式的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導致的殘酷淘汰。
于是人們開始審視資本在中國社會轉型中的角色。
社會和經濟上的雙重轉換過程中,公眾對關系自身利益的問題,都非常敏感,而且由于觀念、意識形態的轉型過程,各種事件引發社會關注與焦慮之后,不同人群,得到的結論也大不相同,由此形成社會撕裂。在這個過程中,誤解與錯誤歸因,不但無助于社會向好的方向轉變,卻往往會因素樸素的、傳統的觀念而導向惡性循環。所以客觀的審視資本在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角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您已閱讀12%(385字),剩余88%(294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