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5月10日,法國。潘鳴嘯加入了聲勢浩大的巴黎學生革命,當時的他信仰馬克思主義,迷戀法國古典哲學、薩特和印度宗教、毛澤東,渴望把戴高樂趕走,建立一個蘇維埃政權,實現直接民主。他跟著學生占領了巴黎的劇院,接著讓女朋友站在自己的肩上,將懸掛著的法國國旗拿了下來,把藍和白撕掉,只留下紅的部分。3天后,過百萬法國人走上了街頭,整個巴黎處于癱瘓狀態,街上沒有汽車和警察,潘鳴嘯騎著自行車穿行在巴黎大街小巷,感覺這里已然是解放區……”
2012年,中國的《南方人物周刊》采訪了早已過了耳順之年的潘鳴嘯,上面那段文字,便是該周刊對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時期潘鳴嘯“造反生涯”的一段描寫。
潘鳴嘯是個地道的法國人,法文名字是Michel Bonnin。法國68學運失敗后,他便開始向往東方的“革命圣地”——正在鬧“文革”的中國。進不了“圣地”,他就來到了離“圣地”最近的英屬香港,一呆多年,竟然接觸了許多逃離“圣地”、偷渡香港的中國知青?;ピV衷腸后,潘鳴嘯三觀傾覆,天崩地裂。后來他寫了一本關于中國知青的書——《失落的一代:中國的上山下鄉運動(1968-1980)》。他在中國成了名人,被昔日的中國知青們知心地稱為“老潘”。
您已閱讀13%(510字),剩余87%(354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