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幾年,巴黎畫派(School of Paris)的代表畫家之一莫迪利安尼的作品在拍賣場上屢創新高。在11月9日佳士得紐約拍賣中,他的作品《沙發上的祼女》更是以1.74億美元的高價為中國藏家購得。為何莫迪利安尼的作品突然被市場熱捧?巴黎畫派的其他藝術家比如夏加爾、蘇丁等人也同樣會水漲船高嗎?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可佳女士為此專訪了佳士得紐約印象派與現代藝術主席Derek Gillman先生。)
吳可佳:您曾經擔任Barnes美術館的館長,貴館擁有法國以外全球最好的印象派收藏之一。Barnes先生在世時,是發現蘇丁的伯樂。您能和我們講講當時的故事嗎?
Derek Gillman: 當Barnes第一次去巴黎時,拜訪的是Leo Stein。他也認識Leo的妻子、著名的藝術贊助人Gertrude Stein,但是與Leo Stein更相熟。因此,他那時的藝術收藏品味與Stein的喜好非常相似。如果你看過大都會博物館Stein夫婦的收藏展,你會對他們的收藏趣味與方向有了解。后來,Barnes結識了巴黎的畫廊主Paul Guillaume,對他之后的藝術收藏產生了重要影響。是Guillaume將Barnes帶到自己的畫廊,推薦蘇丁的作品,并于1923年將他帶到藝術家工作室。在那次拜訪中,Barnes幾乎購買了蘇丁工作室里的全部作品。一夜之間,將蘇丁從窮困潦倒的藝術家變為巴黎最知名的藝術家之一。從歷史上留存的照片中,你可以看到,在遇見Barnes之前,蘇丁是個衣著不修邊幅的藝術家,仿佛剛剛走出猶太人的貧民窟。其作品被Barnes賞識之后,他的穿著像個紳士,人也更加自信了,仿佛擁有了整個世界。這段不尋常的故事在藝術史上被傳為佳話。甚至有謠傳說,在Barnes離開蘇汀的工作室后,留下了大筆現金。蘇丁立即拿了錢坐出租車從巴黎到法國南部度假,將這筆錢揮霍一空,再坐出租車回到巴黎。此事在歷史上并未發生,但是充分說明在遇見Barnes前后蘇丁在經濟上、生活方式和社會地位上的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