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此文為許知遠2012年初因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香港版出版所撰寫。2012年是鄧小平“南巡講話”發(fā)表20周年。與今年一樣,當(dāng)時官方和民間緬懷和紀念鄧小平的氣氛濃重。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在評價歷史人物時,我們必須分清,什么是他給時代帶來的,什么是時代自身的力量”,在今天尤為值得重溫。本文原刊于2012年《亞洲周刊》,F(xiàn)T中文網(wǎng)再次刊發(fā),以饗讀者。
倘若這本書早出版3年,它必然引起更一致的贊譽。那時,中國舉辦了規(guī)模空前的奧運會,是一場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機中的最后希望,媒體上充斥著“中國模式”討論。這像是對持續(xù)了30年的“改革開放”的成就的最好慶祝,一個74歲的老人則是這一切成就的啟動者與建造者。他是這本書的主人公。
在剛剛出版的這本《鄧小平與中國的轉(zhuǎn)型》中,哈佛大學(xué)的歷史學(xué)家傅高義(Ezra Vogel)相信,鄧小平不僅是近代中國最重要的政治人物,而且若論對世界歷史的長遠影響,也無人匹敵。“誰在20世紀影響了更多的人”,傅高義說,“他讓3億人擺脫了貧困。”
您已閱讀25%(435字),剩余75%(131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xù)探索完整內(nèi)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