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尤其是女孩子在十幾歲的時候都會立下誓言,說自己30多歲就要離開人世,因為無法忍受變老的自己。
——但是很可惜,他們失算了,因為很有可能他們未來會活到100歲。這一現(xiàn)實,宜信財富在宜信11周年之際發(fā)布的海報中直接給寫了出來。
對于一個要好好活到100歲的人來說,什么是最重要的?答案是財富管理,而且是一輩子的財富管理。
未來的人們會活到多少歲?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中把人生分成了七幕,嬰兒、學童、情人、軍人、法官、退休者以及衰弱的老人。對于最后這個衰老的階段,莎士比亞描述為:“全然的遺忘,沒有牙齒,沒有眼睛,沒有口味,沒有一切。”
可在人類歷史的很長時間里,能夠完整走完全部七幕人生的人,并不多見。以中國的平均壽命為例,夏代18歲,唐朝27歲,民國時期35歲。在古代,嬰兒的死亡并不進行記載,因此這樣已經(jīng)很低的平均壽命,仍然是被高估的。
如今,現(xiàn)代人的平均壽命突然有了大幅度的提升,1981年為68歲,而2005年已經(jīng)72歲,而且這不是極限。據(jù)統(tǒng)計,自1960年開始,全球百歲老人的數(shù)目,每隔十年就會翻一倍。我們所必須面對的事實是,大多數(shù)人都會活得時間很長,在年齡很大的時候再死去。
壽命延長,也應該增加人生的選項在中國,總體壽命的提升會帶來一系列的變化。
大概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如此在意父母子女的關系,之間的感情這么深,這么糾結,又伴隨著各種各樣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當有了子女,父母與子女之間,就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共生關系。父母不放心孩子,所以要攬在身邊;孩子不放心父母,所以也要攬在身邊。
有時候,中國人會羨慕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希望父母活得“自私”一點,多為自己活。父母又何嘗不愿意如此,只是他們確實做不到。
有一個朋友曾向我講述一個故事。她的爺爺是一位大學老師,退休之后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和高血壓。在人生的最后幾年,由于吃的藥太多,她爺爺基本上無法再吃任何東西,也沒有辦法躺在床上睡覺,只能一直站著。但他堅持,一定要活著,就這樣堅持了幾年。爺爺死后,奶奶向她透露了秘密,因為爺爺每個月退休工資有6000元,而這是她家的收入來源的大頭兒。為了能夠讓孩子們活得好一些,他必須堅持著活下去,盡可能地每個月拿到這一筆錢,即使他已經(jīng)沒有能力花出去其中哪怕一分。
如今朋友已經(jīng)事業(yè)有成,但每次講起這個故事總會熱淚盈眶。我突然意識到,如果沒有一定的條件,經(jīng)濟條件、健康條件,父母連選擇靜靜死去的權利,都沒有。
可是人生本不應如此。
奇葩說曾經(jīng)討論要不要父母去養(yǎng)老院的話題。有人說為什么中國的老人不愿意像歐美的老人那樣去養(yǎng)老院呢?其實在歐美,去養(yǎng)老院也是不得已的選擇,大部分也是一直要到生活不能自理了,才會送去養(yǎng)老院,時間通常不會太長。
為什么老人不愿意去養(yǎng)老院呢?不是因為這樣會沒面子,或者讓老人感覺子女不夠孝順,根本的原因是,他們知道養(yǎng)老院很有可能就是他們?nèi)松淖詈笠徽荆磥硭麄兙蜁@樣待在里面。
沒有什么能比無法改變的命運更令人慌張。“你這輩子就這樣了”是對一個人最嚴苛的詛咒。人老了也不是什么都做不了,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做,尤其是,當如今我們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百歲老人。為什么我們要在有可能延長的幾十年的壽命中,像之前大部分老人那樣,渾渾噩噩地活著,慢慢悠悠地等死呢?
2015年,一場走秀讓80歲的王德順一夜走紅。他從24歲做話劇演員,44歲開始學英語,49歲創(chuàng)造了造型啞劇,到北京沒房沒車一切從頭開始,50歲進了健身房開始健身,57歲再次上了舞臺,創(chuàng)造了世界唯一的藝術形式還有活雕塑,70歲開始有意識地練習腹肌,79歲走上了T臺。
今年,78歲的劉奶奶登上了央視的《天下足球》。她是一名退休的中學教師,在2002年世界杯前夕,自己的孫子隨全家移民加拿大,在那個世界杯期間她逐漸迷上了足球,并被阿森納所吸引。
在關注阿森納的11年里,他一共手寫了10本看球筆記,收集了100多本相關的足球雜志,寫了7萬多字的索引和紀錄。今年4月,阿森納官方將她作為王牌球迷前往阿森納觀看與曼城的比賽,還在紀念冊中“以1.2億英鎊與劉奶奶簽約”。
即使是已經(jīng)114歲,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安娜·斯托爾也可以玩Facebook,她還在注冊時特地把自己說成 99 歲。不過這樣做并不是為了謊報年齡裝年輕,而是因為 Facebook 注冊時年齡選項的上限只有 99 歲——毫無疑問,這是扎克伯格的錯。
讓延長的幾十年人生精彩,需要長期的財富管理然而,要想實現(xiàn)在可能延長的幾十年的壽命中的精彩,必須要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足夠的經(jīng)濟基礎。這項經(jīng)濟基礎不能來自于每個月的養(yǎng)老金,因為由于通貨膨脹,往往會入不敷出;不能來自于棺材本,不能來自于年輕時的薪水,只能來自于財富管理,而且伴隨著一生的財富管理。
這一理念也是宜信11周年之際,宜信財富推出那張海報的核心理念。
財富管理就是要做時間的朋友,時間越長,越有效果,對于一個人來說,那就是一輩子。財富管理的核心,在于資產(chǎn)配置。受階段性經(jīng)濟周期的影響,很難有一個資產(chǎn)類別能夠在長時間內(nèi)一直帶來滿意的回報,只有將風險分散到不同的資產(chǎn)類別中才能夠有所預防。通過有效的資產(chǎn)配置,不管經(jīng)濟周期的波動或者個人家庭、生命周期的波動,在未來的多年以后,仍然還能夠保證財富的穩(wěn)健增長。
在進行財富管理的時候,只有做時間的朋友,才有可能享受到復利所帶來的的價值,就像巴菲特那樣。小時候我們都讀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人幫皇帝解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皇帝說我給你黃金美女,你隨便選,大臣說我什么都不要,我拿個棋盤來,你第一個棋盤給我放一粒米,第二個棋盤放兩粒米。皇帝說這個太好滿足了,金銀綢緞都不要,美女也不要,就要大米,他說行,滿足你。結果很快發(fā)現(xiàn),他的國庫拿出來都不能滿足,這就是復利的典型例子。進行財富管理的時間越長,棋盤里的格子就越多。
宜信創(chuàng)始人、CEO唐寧曾經(jīng)用“先胖不是胖,后胖下不了炕”來解讀復利的價值,他說,“財富管理是比較長線的事,很難一夜暴富。本身價值增長應該有自身的規(guī)律。如果進行了合理的資產(chǎn)配置,持有三十年、四十年,到退休的時候,你也就有了財富。”
“未來人的壽命有望延長到百歲,退休之后的漫長生活,如果還想發(fā)展各種興趣愛好,光靠上班時掙的那點錢是不夠的。所以人們在一開始,就要重視財富的保值增值,在這樣的需求下,未來將會出現(xiàn)豐富、智能、親民的產(chǎn)品,為更廣闊的人群來做財富規(guī)劃和配置,而長期投資、資產(chǎn)配置的理念也將更加普及”,唐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