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的競選策略師詹姆斯?卡維爾(James Carville)希望他1992年的總統競選活動專注于三條簡單的信息。其中一條已經超越了其最初的語境:“關鍵在于經濟,蠢貨。”那么,在低失業率、通貨膨脹下降和大多數富裕國家羨慕的經濟增長率的背景下,如何解釋對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決定性轉向呢?
選民不再關心經濟表現了嗎?還是他們對喬?拜登(Joe Biden)執政下的美國經濟實際有多強勁存在誤解?或者是否有其他解釋,為什么民主黨在經濟強勁增長的情況下卻失利了?
讓我們依次考慮這些可能性。許多人在政治忠誠方面非常部落化,他們對經濟的滿意度幾乎完全取決于誰掌權。每當總統職位易手時,人們的情緒會急劇波動,這一點顯而易見。多年來,情況一直是這樣,當民主黨在白宮時,注冊的民主黨對經濟的信心要比注冊的共和黨人高得多。當共和黨人掌權時,這種模式就會逆轉。
您已閱讀22%(399字),剩余78%(140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