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FT “中美貿易新格局·PPP模式挑戰VS.機遇-香港城市大學EMBA名師講堂-”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順利召開。本次講堂以“中美貿易新格局”為主題,邀請到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阮宗澤教授為來賓,就中美貿易爭端:敢問路在何方?為題進行了分享。
阮教授首先強調,美國和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今天的中美貿易牽動不僅僅是中美,更是牽動全球。加入WTO對中國經濟的拉動和騰飛,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此美國的經濟出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中美的經貿出現了一種爆炸性的增長,這種增長把中美之間過去一個比較隔絕的關系,轉變成為現在中美成為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的關系。簡單來說,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阮教授指出,在中美貿易逆差的問題中存在算法上的差異,服務貿易統計的缺失與加工貿易出口量較大導致了兩國的貿易統計數據差異較大。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經貿關系是中美關系的一個壓艙石,中美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的。但在經貿爭端與摩擦開始出現,中美經貿關系會不會成為影響整個中美關系的震蕩源?
在美國控訴的強制技術轉讓問題上,阮教授表示中國沒有任何法律要求外資企業在華投資必須轉讓其技術。外國公司在華技術合作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是單純的市場行為,并無政府干預。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逐漸成熟,外國公司已經開始通過合法的渠道維護了自己的利益。
中國加入WTO十年以后,基本上已達到當年的承諾。中國在未來開放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自特朗普上臺,美國對外政策主要為退出主義和單邊主義。我們需要客觀的認識到,美國挑起的貿易爭端不僅僅只針對中國,實際上也針對它的盟友和伙伴。對此中國的態度是對貿易戰奉陪到底,而且一定要以同等規模,同等力度跟美國打這樣一場爭端。
最后,阮教授進行了總結。對于此次中美貿易爭端,首先美國應客觀理性看待中國的崛起。其次中美最終還是需要通過WTO的多邊機制來妥善解決爭端。中美應重啟BIT談判擴大雙方之間投資,并歡迎美國參與一帶一路的經貿合作。中國的投資與中國企業將會為美國創造更多的機會。最終中美合作共贏的關系與合作大局誰也無法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