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修習藝術史系的同門室友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是“藝術就是爆炸”。我一度以為這句話就是蔡國強的原話,后來才知道,這是動漫《火影忍者》中的一句臺詞。每每遇到美院中令人嘖舌的乖張現象,或是一些難以理解的先鋒創作時,我們都會引為笑談:“這也是藝術嗎?無所謂,藝術就是爆炸。”
但蔡國強確實說過類似的話,他曾說:“我不喜歡煙花,只是喜歡爆炸,因為爆炸純粹…爆炸的魅力主要還是難以控制和意外,沒有點火之前,你不知道它最后會是什么樣?!弊罱?,這些話在社交媒體上被挖出來,變成大眾眼中蔡國強的另一種“口供”,它似乎證明了,蔡國強從來都是一個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頑童,他像小孩子喜歡玩炮仗,而這次他放肆地選中了喜馬拉雅山。然而這樣一個人,如何能夠被稱作一個藝術家呢?
蔡國強真正開始走入大眾視野,大概是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大腳印”開始的,再后來就是那件名為《天梯》的作品,以及這次與始祖鳥災難性的合作。在對蔡國強做出任何有意義的探討之前,需要簡單梳理他的藝術邏輯。因為除了作為國際盛會的煙火總設計師的蔡國強,以及本次在“喜馬拉雅煙花事件”中炸出圈的、作為“生態恐怖分子”蔡國強,他最重要的、蜚聲國際的身份恰恰是最不為大多數中國觀眾所知的身份——作為當代藝術家的蔡國強。一個十分迫切的問題便是:蔡國強的當代藝術,究竟在搞什么名堂?關于環保的爭議,想先賣個關子,留待后面討論。
您已閱讀13%(584字),剩余87%(408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