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在猶他谷大學和聽眾互動的時候,MAGA明星查理?柯克被一槍斃命。可想而知,這則消息立刻刷屏了。但就在此一個小時之后,發(fā)生在科羅拉多州萬年青(Evergreen)高中的另一起槍擊案卻基本被忽視。一名高中生開槍打傷兩名學生,致其重傷后自殺身亡。這是今年以來美國發(fā)生的第47起校園——注意只是校園——槍擊案。
柯克命案加劇了美國社會分裂的裂痕。柯克是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其在年輕人中的強大影響力肯定對特朗普獲得白人(可能更多是男性)青年的選票有功。自己的干將遇刺,總統(tǒng)自然要用權力來表示哀悼,不僅宣布全國下半旗致哀,而且追授“總統(tǒng)自由勛章”,并公開表示希望兇手被判死刑。眾議院議長為柯克主持默哀,遭到民主黨議員抗議,科羅拉多州議員高喊:“我們的孩子怎么辦?!”是啊,發(fā)生在萬年青高中的只是科州自1999年以來的第19起校園槍擊案,至今差不多每年都要劃到一起。1999年,科倫拜高中兩名學生攜帶槍支和爆炸物進校,在槍殺12名學生、1名教師并重傷24人后自殺身亡。
柯克案也加劇了中國時政群的分裂。我遠隔重洋,之前沒有聽說過柯克,我相信眾多華人川粉也未必知道他。但我沒有意識到的是,在獲得總統(tǒng)加持后,柯克已成為他們不可冒犯的網(wǎng)紅偶像,因而很不知趣地在朋友圈轉(zhuǎn)帖的時候附了一句話:“反對一切政治暴力,但這位把持槍帶來的傷亡簡化為自由的代價,也算是求仁得仁吧。”這句話是在我看到柯克是持槍權的狂熱支持者,并很過分地主張美國每年死于槍械犯罪的上萬生命是“值得付出的代價”之后寫的。好吧,現(xiàn)在你自己成了“代價”,還“值得”嗎?嚴格來講,這句話沒有說錯——他追求憲法第二修正案的持槍權,但正是對這條修正案的極端解讀造成美國槍支泛濫,最后釀成了他自己的悲劇。“求仁得仁”用詞未必準確,讀起來有點嘲諷的意思,因為我的本意是這個果(槍擊案)是“不仁”的,所以這個因(對第二修正案的極端主張)其實也是“不仁”的。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大意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