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校發榜季,社交媒體和家長群體中都會反復響起同一個問題:“孩子應該報哪個專業才更有前途?”如今,這個問題甚至成了一個“行業”,不少家長愿意花錢請各種專業報考專家,比如張雪峰,為孩子量身定制志愿填報方案。他們希望通過專家的建議,幫孩子找到一條穩妥和安全的道路。
但我們要認真思考,這種問題的提出方式本身是否就存在某種誤區?不是說找專家咨詢沒有意義,而是這種思維方式背后,隱藏著一種過于簡化的線性認知:認為只要做對一個選擇,就能收獲確定的回報。這就好比很多股民喜歡問:“現在買哪只股票最賺錢?”一樣,完全忽略了現實世界的復雜性與多變性。
當家長把“選專業”看作決定孩子命運的關鍵點,其實和股民把“選對股票”當作財富自由的唯一路徑并沒有本質區別。兩者背后的邏輯都是“單點決定論”——只要選對一步,后面就順利展開。但實際情況卻遠比這復雜得多。
您已閱讀12%(367字),剩余88%(262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