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稀土禁運極大提升了發達國家減少中國依賴的緊迫性,預計中國以外地區“關鍵礦物”加工能力將在未來5-10年出現顯著增長,全球“關鍵礦物”產業鏈的多元化已是大勢所趨。
特朗普4月2日的“解放日”關稅掀起全球貿易爭端,中國不得已祭出了重稀土元素禁運的“王牌”。重稀土元素是制造電動汽車和高科技武器所需的高性能磁鐵必不可少的原料,中國在其分離、加工以及下游制造環節占有幾乎絕對壟斷地位。目前稀土出口限制已造成歐、美、日部分汽車產品停產,并影響其國防裝備制造。目前,中美角力的焦點已不再是關稅額度的高低,而是“稀土”和“芯片”供應的博弈。隨著90天關稅暫緩期限將至,世界圍觀“中美誰先眨眼”的戲劇場面很可能會再次上演。
事實上,不僅是稀土,以稀土為代表的一系列“關鍵礦物”已成為繼化石能源之后各國最核心的戰略資源。簡單來說,“關鍵礦物”是指在高科技、能源、國防等領域不可或缺的礦產資源,典型如鋰、鈷、鎳、石墨和稀土。雖然這些礦物多數并不稀缺,但由于經歷了30多年全球一體化,其開采和加工轉移并高度集中于少數國家(主要是中國)。核心戰略資源高度依賴于中國,對于很多發達國家來說顯然不能視而不見,加上近年來逆全球化、地緣政治沖突和貿易保護主義抬升,“關鍵礦物”的戰略重要性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您已閱讀17%(539字),剩余83%(261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