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很多人心目中的學術圣殿,哈佛大學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吸引無數人的關注。這不,就連5月29日來自中國青島的25歲女生蔣雨融作為研究生代表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了一個演講在中國國內也引來陣陣群嘲和質疑。而蔣雨融演講事件其實只是哈佛這波巨大爭議旋渦中的一個小小漣漪而已。
一段時期以來,哈佛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陷入爭議旋渦。這顯然并非是由于哈佛一項新的發明引起了科技顛覆式的革命,更非又一位哈佛的校友當選總統或成為諾獎得主(這些事對于哈佛而言反而是十分稀松平常的事),而僅僅因為哈佛成為特朗普新政中教育資助政策調整中首當其沖的美國大學。我們注意到,一方面是哈佛校方聲稱的政府是否應該以公權力粗暴干涉大學在獲取政府資助和招生政策制定的所謂學術自由,另一方面則是特朗普政府指責哈佛是覺醒文化和建制主義的重災區,需要釜底抽薪式重疴用猛藥般地刮骨療毒。很多學者一針見血地指出,“最近在國際社會引發輿論狂潮的特朗普與哈佛之戰,其實奧巴馬政府在美國開啟的文化戰爭的延續”,“是場價值之爭”。
那么,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最近特朗普政府和哈佛大學圍繞教育資助政策調整的爭議呢?
您已閱讀8%(477字),剩余92%(540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