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曾經的海上共和國熱那亞登船,夜間穿越第勒尼安海,朝南航行,抵達撒丁島東北部的翡翠海岸(Costa Smeralda)。
我試圖從這段夜航中感知時間的厚度。今日黎巴嫩的沿海城市:推羅、西頓與貝魯特,早在公元前二千年就已形成高度繁盛的海上貿易文化。腓尼基人由此成為航海民族,建立起橫跨整個地中海的貿易網絡,從黎凡特延展至北非、西西里、撒丁島、伊比利亞半島,甚至遠至直布羅陀海峽。公元前9世紀,他們在撒丁島南部和西部沿岸建立多個貿易站,同時也留下了阿拉伯文化的印記。中世紀之后,撒丁島幾經易主,先后落入阿拉貢王朝和海上共和國熱那亞之手。熱那亞人在沿岸設立貿易據點,并在制度、建筑、航運等方面留下深遠影響。歷史的某些線索時常不期然重現,我的過海渡輪,也似是沿著撒丁島與熱那亞之間的暗流悄然駛過。
第二天清晨,船靠岸于奧爾比亞港口。下船后直接驅車前往撒丁島東北角的海灣Cala di Volpe,意為“狐貍灣”。這一帶的海水澄澈,在太陽下經常折射出翡翠般的色彩,因而得名“翡翠海岸”。當地居民說,“狐貍灣”過去是極偏遠的漁村,海岸附近經常有狐貍出沒。這種近乎荒島的狀態持續至20世紀六十年代,直至卡里姆?阿迦?汗四世購下大片土地,聯合國際投資者與建筑師一同推動開發,海岸由此劇變。
您已閱讀19%(535字),剩余81%(228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