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為英國留學生剛到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那幾天,適逢美國遭遇9/11恐襲。渴望慰藉而又無法遠離新聞的各國年輕人擠在公共休息室黏糊糊的椅子上,一遍又一遍地看世貿中心大廈坍塌的電視畫面。大家都震驚不已,大家都在一起。相比之后的任何經歷,那一刻以及接下來的幾天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置身于一個國際社區的力量。
如今一切都變了。上周,美國總統與哈佛之間的斗爭升級,特朗普政府禁止該校招收國際學生,“立即生效”。什么理由?哈佛被指傳播“覺醒”意識形態,同時未能采取行動打擊反猶太言行。“讓這一禁令成為對全國所有大學和學術機構發出的警告,”美國國土安全部長克里斯蒂?諾姆(Kristi Noem)在一份不祥的聲明中表示。
警告要做什么?顯然是向總統屈膝。(哈佛大學并未這樣做,而針對國際學生的禁令已被法院暫時阻止。)但特朗普此舉也發出了更大的、并非出于本意的警告,關乎思想、學術自由以及美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互動。
您已閱讀30%(411字),剩余70%(95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