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社會學家延斯?貝克特(Jens Beckert)在《我們如何出賣了未來:抗擊氣候變化的失敗事業》中對“綠色增長”表達了一種悲觀的論調?!俺沁@種商業模式有利可圖”,他在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曾如是說道。因為企業的動機是追求利潤,所以高管會忽視對未來的氣候損害,而政府也需要企業盈利帶來的稅金來支撐財政——而這恰恰是現代社會運行的核心。
或許近日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發布的兩份報告能略微提振他的期待。報告發現在適應、恢復和脫碳方面的投資能給企業帶來切實回報,并從增長中的綠色市場獲益。綠色市場的規模預計將從2024年的5萬億美元增長到2030年的14萬億美元。其中,替代能源(49%)、可持續交通(16%)和可持續消費品(13%)等細分市場極具潛力,增長率均遠高于GDP。
另外,潛在的經濟損失將倒逼企業立即應對氣候風險。過去二十年間,與氣候相關的經濟成本已經悄然翻倍。從2025年1月7日開始暴發且持續至今的洛杉磯山火無疑是一項最新的警示——據1月15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富國銀行(Wells Fargo)的分析師預計由火災引發的保險賠付或高達300億美元以上,經濟損失或達到400億美元,堪稱美國歷史上損失最嚴重的事件之一。瑞士再保險研究所的數據也表明,過去五年中,颶風、強雷暴和洪水導致的保險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
您已閱讀13%(581字),剩余87%(389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