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美國大選終局已定,一邊倒的結果體現了美國政治格局的洗牌重組,有著鮮明“MAGA”標識的特朗普用過去幾十年來不多見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理念真正爭取到了大多數美國人,也將傳統的左右派界線、膚色政治等劃分轉變為反建制派“庶民的勝利”。
固然競選言論和真實政策之間可能有程度上的差異,但筆者認為特朗普第二個任期較過去八年將有五個明顯不同:其一,特朗普完成了對政治羽翼的系統改組,其新班底將是與其理念高度對齊的人選;其二,紅潮橫掃助力特朗普打破行政、立法、司法的兩黨制衡,推行其政策框架的阻力大幅降低;其三,“減稅增支”的經濟政策主張面臨與上一任期不同的時空,美國發生二次通脹的可能性不容低估;其四,短期經貿極限施壓是特朗普沖擊的明牌,在軍事、科技等議題上的大國博弈暗線或因其班底人選而有所變化;其五,單邊主義和孤立主義傾向對于當前的地緣沖突走勢有方向性影響,面對進一步“撕裂”的盟友特朗普可能更為強勢。
黨內外建制派失勢,特朗普新任期內的主要班底大概率為與其執政理念相近的人選。2016年,作為政治素人的特朗普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執政網絡,在任初期更是依賴于雷克斯?蒂勒森、加里?科恩等建制派,后期“內閣級官員”也變動頻繁(比如15個部長職位有9個經歷樂中途換人)或大量空缺,這無疑對其執政綱領的完整落地形成了不小的阻礙。在野期間,特朗普作為隱形的共和黨“領袖”,利用其較高曝光度和相對穩定的基本盤明確背書、整合黨內羽翼,排擠傳統的建制派力量,使共和黨內的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勢力成為主流。在特朗普本次選舉期間,其團隊更是提前布局,如擬定“第47任總統議程”、建立高級人才網絡等,為組建新政府提早做準備。在第二個任期中,為確保行政體系內的重要官員與特朗普的政策主張一致,其將主動選擇執政理念高度對齊的人選,比如前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或回歸舊職/擔任商務部長,成為其外貿領域的操刀者,馬斯克和約翰?保爾森也有望成為重要的聯邦政府官員,推動其財稅、部門等改革舉措,而傳統的建制派力量在“新內閣”中將系統性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