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博物館已經成為人們交流、朝圣、反思、慰藉的場所,甚至可以說是精神滋養的場所。這一點在最近的新冠危機中表現得尤為明顯---當時出于恐懼,大批民眾前往博物館參觀,思考藝術作為遠離疫情的解藥,更不用說系統性種族主義的恐怖所引發的政治動蕩了。”
曾擔任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二十年館長的亞當?韋恩伯格(Adam D. Weinberg)在對新的學術著作的描述中寫下了這段話。自去年十月從館長的職位退休,二十年來他第一次有充足的安靜時間,不受繁忙行政事務的紛擾,專注于思考和寫作。退休后,韋恩伯格先是受柏林的美國學院(The American Academy in Berlin)之邀,擔任了一年的駐留學者,在那里訪問了大量藝術家的工作室,并開始籌備德國藝術家夏琳?馮?海爾(Charline Von Heyl;b. 1960)明年在雅典Georgie Economou基金會的個展、意大利藝術家伊莎貝拉?杜克洛(Isabella Ducrot;b.1931)2026年在那不勒斯MADRE博物館的回顧展,同時著手一本關于當代藝術與精神性空間的新書的寫作。
過去一年復雜的中東局勢所引發的歐美藝術界、特別是藝術機構在展覽安排上的巨大分歧與輿論爭端,令韋恩伯格對地緣政治持續變化的環境中,博物館在其中的作用、以及當代藝術的政治性有了更深的思考。這一年,對他個人而言,也是不尋常的一年,曾經合作過的藝術家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 1938-2024)、弗蘭克?斯特拉(Frank Stella; 1936-2024)相繼過世,藝術家羅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基金會創始人之一、利希滕斯坦的遺孀多蘿西?利希滕斯坦(Dorothy Lichtenstein; 1939-2024)也于近期去世了。韋恩伯格在退休前負責的最后一個重要項目,在一年內籌款1500萬美元,與多蘿西及利希滕斯坦基金會合作,將羅伊?利希滕斯坦生前位于紐約西村的工作室改造成惠特尼美術館著名的獨立策展研究項目(The Independent Study Program-ISP)的新的永久性工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