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跨越古今的深度對話是一個“懶”而“巧”的策展思路。之所以說 “懶”,是因為很多藝術家的創作都是汲取前人之精髓并疊加時下風格的重塑,此般主題并無創意;而“巧”則在于跨時空對話總能讓來自“古”與“今”的展品都增加歷史重量,讓觀者理解了“今”的藝術創作并非經不住時間考驗的“心血來潮”之作,而是有思考、有深度的打磨。
即使思路懶而巧,能搜羅并借到對的展品,并以此思路講出好故事,也非常考驗策展人的學識的深度、信息的靈通和關系網的廣闊和扎實程度了。特別是在已有的古典場景上做故事,場景是設置好的,永久館藏是流傳了幾個世紀的,那選擇展出的“今”日作品選擇,必須足夠刁鉆,才能讓“古今對話”流暢且不牽強。
羅馬博爾蓋塞博物館(Galleria Borghese)當下的展覽“路易斯?布爾喬亞:無意識的記憶”(Louise Bourgeois. Unconscious Memories),就呈現了一段生動又精彩的“古今對話”。據策展人Geraldine Leardi透露,為找到能形成古今對話的合適展品,他們前后足足花了四年時間。
您已閱讀15%(461字),剩余85%(270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